2025(2):1-8.
摘要:为了探究黄冈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在黄冈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设置 12 条样线开展调查,统计分析公园内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原产地、引入途径及其危害程度。结果表明,黄冈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有外来入侵植物 47 种,隶属 22 科 35 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达到 13 种,占据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 27.66%。从科、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均体现为世界分布为主、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次之的特点。从原产地的角度看,以美洲来源为主,共有 30 种,占比达到 63.82%。从生长类型来看,草本植物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 95.74%。 对入侵途径分析发现,有意引入和自然扩散是最主要的入侵途径。从风险等级看,47 种外来入侵植物中有 23 种处于低风险等级(Ⅳ、Ⅴ 级),危害较小,高风险等级(Ⅰ、Ⅱ 级)外来入侵植物共 18 种。人为干扰以及湿地本身复杂的生境特征是决定城中湖泊型湿地外来植物组成和入侵危害的主要因素,建议日常管理中加强高风险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尽可能降低其对该湿地公园生态安全的威胁。
郑 杰 阿扎代姆?麦麦提 鲍 晖 薛园园 李嘉欣 李春林 陈延松
2025(2):9-15.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应用价值。为了探明合肥十八联圩湿地湿生生境草本层自生植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设置了 22 个样地、110 个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十八联圩湿地湿生生境主要包括水边、路边、林下、弃耕地、铁路桥下、草地、田边等 7 种类型:调查共记录到 152 种植物,隶属于 45 科 109 属,菊科、禾本科和蓼科为优势科。从生活型看,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 40.78%:其次是 1 年生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 33.55%:不同生境间草本层自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群落相似性高。研究结果为十八联圩湿地的管理与发展建设提供了科学数据。
夏煜轩, 钟丽燕, 刘 嫣, 吴 浩 周文昌 牟 利 余玉蓉 方思成
2025(2):16-22(转第 28页).
摘要:为了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排水和蓄水三种不同水位梯度处理,研究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湿地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排水和蓄水湿地,表明适中且稳定的地下水位有利于物种的多样化。相比之下,排水湿地灌木层生物量最高,而蓄水湿地苔藓层生物量显著增加,但群落多样性较低,单一物种占据竞争优势。此外,地下水位变化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分布:排水湿地主要以耳叶杜鹃、多齿长尾槭等灌木为优势种,天然湿地则以耳叶杜鹃与泥炭藓共存为特征,而蓄水湿地中齿缘吊钟花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结果揭示了地下水位对泥炭藓湿地植物多样性与生物量影响的非线性响应模式,指出维持地下水位在适宜范围(-10~-5 cm)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关键作用。
2025(2):23-28.
摘要:小微湿地的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对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实践及其有效利用的研究。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索小微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小微湿地的保护修复与管理建设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其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潘成军 刘 彦 唐 岚 王 怡 张 欣 吴文丰 刘 聘 黄自谦 陈子斌 潘秋月 胡文杰
2025(2):29-33.
摘要:分析林分空间结构是掌握林分结构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湖北省红安县天台山不同类型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空间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的径级结构相对合理,总体呈倒 “J” 型分布;马尾松纯林、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等 3 种林分类型均处于轻度聚集分布状态,混交林的平均林木竞争指数(1.8813 和 2.0117)显著高于纯林(1.5022);随着树木的生长,林木个体间的竞争逐渐减小。总体来说,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好于马尾松纯林。从林分结构来看,在对该区域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时,建议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为参照对象,从调整径级结构和优化林木分布格局为重点设计林分改造经营措施。
潘自辉 肖正利 黄光体 赵文纯 张流洋 刘晓阳 肖 箫 林浩然
2025(2):34-44(转第50).
摘要:基于激光雷达系统获取数据,旨在探索建立一个适用于湖北省的混合树种蓄积量估测模型。研究区涵盖 9 个市州及 15 个县市区 386 个样地(小班),涉及 3 种森林类型(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划分为 5 个植被区,分别为大别山桐柏山丘陵低山、鄂西北山地丘陵、鄂东南低山丘陵、江汉平原湖泊和鄂西南山地。从点云数据中提取森林参数特征变量,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机器算法 KNN、XGBoost 和 RF 模型对森林蓄积量进行估测,采用决定系数评价模型估测精度,对估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RF 模型的估测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精度高于 KNN 和 XGBoost 模型。(2)不同地貌区域的森林类型估测精度存在差异,表现为针叶林估测精度高于阔叶林。估测精度与林分郁闭度、林龄、起源等因子存在相关性,林分郁闭度较高时,估测精度较高。中龄、近熟林及过熟林估测精度较高,人工林的精度高于天然林。(3)蓄积量估测值精度与实测值的区间相关,实测值趋于一定低值与高值区间时,估测精度降低。通过激光雷达数据的反演结果与地面调查数据验证,反映了模型的准确度,促进林业调查与激光雷达融合运用,需进一步比较多种模型,并探索森林分布、林木结构特征、林分因子等之间影响估测精度的相关因素。
2025(2):45-50.
摘要:基于 2017 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结合气候、土壤及海拔等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四川省桤柏混交林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MaxEnt 模型 AUC 平均值为 0.930,预测结果非常好。(2)影响四川省桤柏混交林适生区范围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等温性、气温年较差、最湿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日较差、最暖月最高温,6 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96.0%。(3)四川省桤柏混交林潜在适生区面积 105172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 21.64%,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盆周区域。其中,高适生区面积 15242km2,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盆北及盆东丘陵及低山区;中适生区面积 42982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盆中丘陵区及盆周低山丘陵区;低适生区面积 46948km2,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丘陵及低山区。本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桤柏混交林经营规划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刘 郑 徐丽君 何 泳 龚 苗 , 夏少丹 , 谭海山 , 刘清平 ,
2025(2):56-59.
摘要:为探讨雷竹生长关键物候期,土壤含水量对雷竹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崇阳县的覆盖雷竹林分为试验对象,利用土壤温湿度仪监测 0~30cm 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VWC)及温度变化情况,根据雷竹生长关键期土壤体积含水量的不同,设计了 3 个水分梯度处理和 1 个对照,分析土壤含水量与雷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的水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雷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当土壤体积含水量(VWC)为 18.5%~21.5% 处理时雷竹笋产量达到最高,为 21250kg?hm?2,此时雷竹笋的适口性也更好。
2025(2):60-63(转第 67页).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区域栽培的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以从湖北省广水市 66.67hm2 实生薄壳山核桃林中初选、复选得到的 15 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主要性状的测定,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终筛选出 5 个优良单株,其中 2 个可作为用材良种,3 个可作为食用良种。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树高、胸径、冠幅等树体性状与核仁重量正相关,而叶柄长、顶叶宽与果实纵径负相关。并且树高、胸径、冠幅、叶柄长、顶叶长和顶叶宽能反映薄壳山核桃优树树体的生长发育性状;果实横径、核果重量、核仁重量、出仁率、果实纵径和果壳厚度能够反映薄壳山核桃优树果实的综合性状。研究结果为湖北省薄壳山核桃良种选育和推广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2):64-67.
摘要:为探索油茶低产林改造快速成园技术及经济效益最优化模式,采用 1 年实生油茶苗嫁接良种 “长林 4 号”“长林 40 号”“长林 53 号”“长林 3 号”,生长 3 年的容器大苗换栽技术,通过密度调整、施肥、病害防治等措施实施改造,最终测算分析容器大苗的地径、苗高、冠幅等生长指标增量及油茶鲜果产量,来评估容器大苗改造快速成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容器大苗改造具有成活率高,树体恢复快,挂果期提前等显著优势,最终使经济效益提高 89%。本试验模式可以加快集约经营,减少抚育年限,提前进入丰产期,能在实现快速成园的同时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本地油茶低产林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陈碧华 张 娟 张岚棋 谢伟伟 李俊楠 黄 宇 林智勇 刘江枫 游剑滢 赖智如 林孝美 林 辉 欧 虹 吴 丹
2025(2):68-72.
摘要:血叶兰是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具有巨大市场开发潜力,由于天然种群日趋缩减,亟需开展种质资源繁殖保护等研究。以血叶兰蒴果为外植体,表面消毒后切开,播种于培养基 2 号 1/2MS + NAA0.1 mg?L?1 + 白糖 30g?L?1 + 香蕉泥 50mg?L?1 + 马铃薯 25mg?L?1 外植体诱导,血叶兰种子正常萌发生长;血叶兰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为培养基 6 号 1/2MS + BA 0.2 mg?L?1 + IBA0.3mg?L?1 + NAA 0.01mg?L?1 + 香蕉泥 50mg?L?1 + 马铃薯 25mg?L?1,采用一步法继代生根成苗。组培瓶苗移栽基质为腐熟松树皮 + 珍珠岩 + 泥炭。
2025(2):73-75(转第 77页).
摘要:2022 年 2 月,项目组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重庆榕属植物 1 个新记录种 —— 青藤公。描述其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并对名称进行后选模式指定。
2025(2):76-77.
摘要:2025 年 1 月 13 日,在进行常规的武汉市重点区域鸟类监测时,调查人员在新洲区涨渡湖北侧近岸的水面观测到一只红喉潜鸟。经过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 第四版)、《湖北省鸟类图志》等权威文献,确定其为湖北省鸟类新记录。
2025(2):78-79.
摘要:2024 年 8 月 28 日,在湖北五峰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百溪河开展巡护工作时,记录到黑眉拟啄木鸟 1 只,并拍摄到生态照片。查阅相关专著和文献资料后,确定该种为湖北省新记录。
2025(2):80-82.
摘要:2024 年 8 月 21 日在宜昌当阳采集到安康星天牛,2024 年 7 月 2 日在宜昌长阳采集到四川樱角天牛,经过鉴定确定为湖北省沟胫天牛族两个新记录种。简要描述了二者的外部形态,并提供了二者的背面观照片以及后者的正模标本照片,标本保存于长江大学昆虫标本馆。
2025(2):83-85(转第 101页).
摘要:通过梳理丹江口水库库周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库周油茶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制氧固碳、森林防火、生态观光等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库周油茶林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措施,以期为油茶林生态服务功能释放和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刘 聘 王 怡 吴文丰 袁传武 郭在进 王 斌 宋玉娥 杨力行 钟 勇
2025(2):86-89.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森林火灾频发且风险等级较高,森林防灭火工作至关重要。以湖北省大别山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森林防灭火工作现状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投资、完善综合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区域森林防火及应急救援系统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2025(2):90-93.
摘要:通过阐述无人机在咸宁市森林防火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无人机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难题,提出依法依规飞行、科学规划航线、建立培训体系、强化应用推广和引进专业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无人机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发挥良好推动作用。
2025(2):94-97.
摘要:通过郧西县核桃园调查观测,初步摸清了危害核桃的主要病虫害种类。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郧西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初步分析了发生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防治建议,以期为郧西县及其周边区域的广大核桃种植户开展核桃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2025(2):98-101.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总结竹山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分析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夯实防控基础,到科学防控、确保成效入手,采取专业化、科学化多措并举防控,以期实现逐年有效压缩疫点小班个数、控制疫情发生面积的目标,为今后竹山县乃至十堰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