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基于湖北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的森林碳储量研究

      2024, 6(6):1-6.

      摘要 (1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估算湖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可为研究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和碳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以湖 北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方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分析湖北省乔木林地不同地类、优势 树种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湖北省森林植被层平均碳密度为32.51Mg C/hm2 ,碳储量总量为2.62x 108 t , 不同地类碳密度大小排序为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灌木林 。天然林碳密度和碳储量均明显高于人工林 。 随林龄的增 加 ,森林碳储量逐渐升高 , 中幼龄林碳储量占全省森林碳储量总量的 83.59% 。湖北省森林植被层碳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 鄂西北、鄂西南、鄂东等山区 ,优先提升该区域的森林质量,将有利于全省森林植被碳密度和碳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

    •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质量评价

      2024, 6(6):7-11.

      摘要 (18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1) 收藏

      摘要: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北省重要的林业科研基地和科普基地,科学客观地评价其森林质量,对于指导公园的森 林管理,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 6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 析方法对森林质量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质量总体较好,森林质量综合得分在 0.304 5~0.7305之间,不同类型的森林质量的综合得分排序为SP>QM>QK>F>M>SM,66.7%的标准地质量处于中上水平, 通过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分结构,加强森林灾害预警监测,提高其森林的整体质量。

    • 地形对伯乐树生长的影响

      2024, 6(6):12-14(转第100).

      摘要 (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测林木树高与地径以探讨地形对其生长的影响,为伯乐树造林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在不同坡位和坡向设置标准地,对标准地数据进行分析,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顺序大小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坡向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顺序大小依次为北坡向>东坡向>西坡向>南坡向。下坡位平均树高达2.45m,平均地径达4.38cm;北坡向平均树高达2.69m,平均地径达4.84cm。可见,伯乐树造林地最宜选择下坡位的北坡向。

    • 不同断根方式对朴树全冠移栽生长的影响

      2024, 6(6):15-20.

      摘要 (1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2) 收藏

      摘要:鉴于国内对于大规格朴树容器苗全冠移栽的针对性研究不足,通过对苗圃中朴树不同断根时间和断根次数的对 比试验,分析各种操作方式对苗木生长势的影响,为大规格朴树全冠移栽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休眠期断根比生长期 断根能显著增强苗木生长势,多次断根比单次断根在第1年可明显改善苗木生长状况。建议在准备期较长的实际全冠移栽作业中,在树体休眠期提前进行分次断根处理。

    • 深圳仙湖植物园人工背景林精准改造研究

      2024, 6(6):21-27.

      摘要 (1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仙湖植物园的人工背景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人工背景林相质量评价模型。结合ArcGIS的景观视域分析提出了精准的林相改造方案结果表明:仙湖植物园背景林受历史人工干预影响,已形成了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的人工次生林:背景林相质量整体欠佳,生物多样性贫乏,群落结构脆弱,与其功能特色定位不符。基于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的无林地造林、疏伐改造、冠下造林、果园套种、补植造林及封育管护等 6种林相 改造措施,实现了人工背景林的精准微改造,提升了植物园的生态功能与景观美学,满足风景型植物园的复合功能定位,为城市植物园的人工背景林相精准改造与生态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强调了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生态恢复理念。

    • 洪湖市主城建成区主要绿地的植物种类构成研究

      2024, 6(6):28-36.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更好了解洪湖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对主城建成区四类主要绿地(共计206个)的园林植物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记 85科185属270种植物,居住区附属绿地植物数量最高。植被生活型以本本植物为主,乔木应用多于灌木,藤本与蕨类植物极少﹔外来物种占比高,乡土植物占比少。外来植物区系以华南地区与东部沿海、美洲为主﹔蔷薇科为四类绿地优势科。乔、灌木和草本优势种分别以人工栽培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水生植物种类欠缺﹔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种类较少﹔区系分布不均匀,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的植物较多。研究结果为洪湖市绿化建设提供建议,为中南部滨江城市绿地植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为更好了解洪湖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对主城建成区四类主要绿地(共计206个)的园林植物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85科185属270种植物,居住区附属绿地植物数量最高。植被生活型以本本植物为主,乔木应用多于灌木,藤本与蕨类植物极少﹔外来物种占比高,乡土植物占比少。 外来植物区系以华南地区与东部沿海、美洲为主﹔蔷薇科为四类绿地优势科。乔、灌木和草本优势种分别以人工栽培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水生植物种类欠缺﹔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种类较少﹔区系分布不均匀,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的植物较多。研究结果为洪湖市绿化建设提供建议,为中南部滨江城市绿地植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

    • 不同森林类型中 UAV-LiDAR 单木分割方法的性能评估

      2024, 6(6):37-43(转第80).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估不同的单木分割方法,以确定在多种森林类型中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进行高精度单木分割的最佳方法和参数设置,本研究比较了利用冠层高度模型(CHM)和归一化点云(NPC)数据的四种不同方法,使用了分水岭、可变窗口搜索、点云分割和 K-means 聚类进行单木分割,并从三种森林类型的九个样地中提取树高参数。通过实测样地数据对分割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并探讨了不同分割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在所有样地中,单木分割的总体F得分在0.63到0.9之间,不同单木分割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变窗口搜索的泛用性好,而PCS在复杂情况的单木分割中表现更佳,两者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样地中分割精度呈现互补状,采取差异化的分割方法策略有助于提高分割任务的效率和精度。分析和总结了各单木分割方法在不同林分条件下的分割性能及参数设置方案,为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准确获取森林结构参数的提供了重要参考。

    • 新疆天然天山云杉林树高-胸径模型

      2024, 6(6):44-53(转第65).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入研究新疆天山云杉的胸径与树高之间的生长模型,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并为天山云杉林分的生长预测及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天山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30块样方,每块大小为25m×25m天山云杉林调查数据,通过选用34种生长方程来构建天山云杉树高-胸径生长模型发现,研究表明逻辑斯蒂模型H2表达式为H=1.3+a/(1+b-1D-c)和混合模型表达式为H= 1. 3+1/(a+bD-c)拟合效果最佳,调整后的R2为0.862,RMSE为4.768m,MAE为3.625m,SSE为10839.76m。此外,本研究引入海拔和坡度最为随机效应,构建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比AIC、BIC和对数似然值发现基于海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效果较优,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 江汉平原不同黑杨品种不同密度林分蓄积特征解析

      2024, 6(6):54-60.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江汉平原主栽的4个黑杨品种为材料,设置5种密度,连续6a进行不同林分的胸径和树高性状测定,展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材积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不同密度间6 a生的胸径和树高性状皆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时,其每公顷蓄积量及单株材积年均净增长量都表现出不同 的积累特征及净增长特征。在江汉平原培育杨树4~6a过程中,要收获单位面积最大蓄积,2025杨,需选择 6 m x 6 m 密度,‘楚林2号杨’,和‘丹红杨’, 需选择 2 mx 6m 密度,‘华石 2号杨’,需选择 3mx 6m 密度。对于单株材积年均净增长,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时其增长速度不同, ‘2025杨’,在5种密度不同林龄时年净增长速度相近,但其他 3个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林龄的年净增长速度差异较大。本研究发现江汉平原地区不同黑杨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蓄积特征,为该地区杨树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 湖北省森林防火油茶阻隔带不同营建模式效果及成本初步分析

      2024, 6(6):61-65.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油茶防火阻隔带建设适宜模式,以整地方式、栽植方式、栽植密度、品种选择为主要试验因素,设计4种不同造林模式,调查分析油茶造林成活率、生长情况、林地杂灌生长情况、防火功能差异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王岭模式和雁门模式造林成活率显著高于石龙模式和仙女模式,雁门模式成活率达93.67%,新梢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地杂灌生长势弱,显著减少,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在67500~78000元·hm-2。总体以王岭模式和雁门模式建设油茶防火阻隔带有利于油茶成活和生长,能够增强林冠及地表防火效果,发挥了生物阻隔带和生土阻隔带的双重防火效果,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 >综述专论
    • 植物毛状根诱导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4, 6(6):66-69(转76).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毛状根是一种具有独特表型和遗传特征的根系结构, 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多个领域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 研究成果。本文重点阐述了影响植物毛状根诱导的主要因素及应用成果,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葡萄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2024, 6(6):70-76.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最具破坏性的葡萄病害,该病害主要由葡萄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引起,感染葡萄的幼嫩组织,如枝干、叶片和果实等。其症状表现为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点,并可导致果实裂开和酸性腐烂, 降低产量和品质。葡萄炭疽病的防治可以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个方面入手,包括果园卫生和合理栽培管理、用药杀死病原菌或抑制孢子的萌发、利用生防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等。然而,葡萄炭疽病防治仍然面临挑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选育抗病性品种、提高病害监测和预测能力, 以及推广绿色防治技术,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葡萄炭疽病的影响,保障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问题探讨
    • 湖北林木种苗现代化助力林业现代化的探索

      2024, 6(6):77-80.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围绕湖北林木种苗现代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分析了种苗现代化的内涵和重要性、现状与挑战, 提出湖北林业种苗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从湖北林业现代化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出发,探讨了种质资源保护 和评价利用、林木良种生产和选育、种苗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乡土树种品种审(认)定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湖北林业 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 湖北省乡镇林业站权责效能发展探讨

      2024, 6(6):81-85.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8—2023年湖北省乡镇林业站本底调查数据,对乡镇林业站机构设置的数量与形式、在职员工的数量与技术能力和乡镇林业站在林政执法、资源管护等方面体现的职能效力上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发现: 乡镇林业站的总量呈减小趋势:人员流失情况严重:职能发挥效力弱化,但增加了一站式和全程代理服务的林业站,促进了政策宣传并提升了办事效率。建议依据分区分类原则,科学合理设置乡镇林业站,稳定现有的乡镇林业站管理体系:积极引进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夯实林业系统人才基础,保留相对完整的人才队伍:简化乡镇林业站办事流程,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基层职能效力。

    • 随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建议

      2024, 6(6):86-89.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全面调查并分析随县古树名木的资源状况,以随州市随县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 以随县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境内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估, 旨在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探索其在当地生态文化和社区发展中的综合利用潜力。通过将传统生态保护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古树名木保护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用的工具,有助于推动古树保护工作向更科学、系统和可持续 的方向发展。

    • “产学研用”一体化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实践探索-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利川产学研用基地为例

      2024, 6(6):90-94.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与旅游、农林、教育、医疗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本研究梳理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利川产学研用基地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运营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取得的经验,并从注重内涵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和推进社会服务等方面对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发展提出建议, 以期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湖北省太子山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路径分析

      2024, 6(6):95-98.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背景下,林下经济作为新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已成为中国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形式。本文基于湖北省太子山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从太子山优越的自然条件、卓越的区位优势、逐步趋向合理的产业布局、进展顺利的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出发,针对第二产业附加值低、市场营销流通体系不成熟、林下经济品牌协同效应缺失等问题,从完善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加强林下经济品牌建设、加快构建市场营销流通体系、建设科学的林下经济发展体系等四条路径提出了林管局后续发展林下经济的参考建议。

    • >物种记录
    • 湖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长尾鸭

      2024, 6(6):99-100.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4年1月13日,在全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中,调查人员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崔家菅大坝附近的汉江江 面上观察并拍摄到 2 只长尾鸭。正式报道了长尾鸭在湖北省的分布信息,该种确定为湖北省鸟类新记录。

    • 湖北省发现白化斑嘴鸭

      2024(6):101-10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3年9月10日,宜昌林业和园林局、宜昌观鸟会的监测人员在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关洲宜都段监测到一只白化野鸭个体与斑嘴鸭群混飞,该个体完全白化,体型略小于斑嘴鸭,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确认该鸟为白化斑嘴鸭个体这为进一步对白化鸟类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