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4):1-8.
摘要:为探究城市森林空气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空气负离子浓度为主要监测指标,同步监测空气温、湿度,空气颗粒物浓度等,阐明其季节性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森林环境可以显著改善空气温度、湿度,春季和秋季各林分的林内环境均达到“体感舒适”等级;与对照相比,各林分类型对PM1.0、PM2.5和PM10有明显净化效果,其中秋季林分净化率高于夏季,春季最低,针叶+常绿阔叶林的颗粒物净化率相对较高;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春季和秋季各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峰值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16:00,夏季则是在10:00;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各类型颗粒物浓度、天空开阔度在各季节均与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春季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夏季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在秋季则与空气温度、叶面积指数和树高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2024, 4(4):9-17.
摘要:为摸清湖北省森林资源质量状况和区域之间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性,促进区域之间森林质量提高、为制定 森林管理提供参考 。运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以湖北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乔木林地范围为抽样总体,地面调查抽样点 测定单位面积蓄积量,借助数理统计方法中的数据检验、集中趋势、离散趋势、聚类分析和空间统计空间 自相关,揭示当前 时期研究区蓄积量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1)样本数据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区域表现为森林经营发展水平具有平衡一致性、 与 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 。(2)单位面积蓄积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为平均值>中位值,趋势分布在区 间 中位值 ~均值, 箱形图显示了县区均值之间的比较与置信区间 。(3)抽样点在一定尺度距离呈现全局空间正相关,呈聚集性分布,单位面 积蓄积量集中趋势向均值与中位值靠拢 。(4)聚类分析划分了乔木林蓄积量分布结构相似性或同类型区域 。 湖北各区域 单位面积蓄积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数据的集中趋势值较低,体现出森林质量短板,林地生产力有很大的空间,森林质量空间 潜能需提升发挥,需充分考虑资源质量 自然区域分布差异特征,加强森林经营措施。
2024, 4(4):18-22(转第33).
摘要: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以攸县为例,通过不同空间分辨率构建县域尺度森林生态格局, 筛选森林生态源地,分析景观连通性特征 。结果表明:攸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构成以大型斑块为主且分布集中连片 ; 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响全县核心区景观连通性,空间分辨率越小,对周边核心区斑块的连通程度越为严苛和精准 ; 10m x 10m空间分辨率分析县域尺度较为适宜。
2024, 4(4):23-28.
摘要:为选取种归本地最住核桃优株,以种归野外调查 36个株系核桃初选优株为基础,采用单项外形理化性质比较和 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果实品质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ZG08的单果重最大,达到 21. 62g;ZG35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 达到 90. 22mg · g - 1 ;ZG10和 ZG03出仁率高达 58. 47%和 57. 81% ;ZG09和 ZG12粗脂肪含量高达 82. 83%和 80. 17% ; 经由 36个初选优株主成分分析评价得分排名前十的优株为:ZG33、ZG09、ZG04、ZG05、ZG36、ZG31、ZG08、ZG10、ZG35、 ZG18。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核桃油加工为主的优株为 ZG09,核桃种仁加工为主的优株为 ZG10,食用干果优株为 ZG08,综 合用途优株为 ZG33。研究结论为综合评判核桃坚果品质的优劣,为核桃定向育种和分类经营提供科学的参考。
2024, 4(4):29-33.
摘要:针对随县漫潭镇油茶种植中土壤养分不均、油茶产量不稳等问题,研究其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状况,为油茶土壤 养分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采集随县典型油茶园 0~40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 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 有效硼及有效锰的含量,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进行比对评价,并对土壤 pH值和养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 果表明:①土壤 pH值总体上偏酸性 。②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全氮含量较缺乏,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含量极缺乏,有效 锰含量非常充足 。③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锰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建议 适当增施磷、钾肥及硼肥,并密切关注土壤 pH值的动态变化。
2024, 4(4):34-38(转第60).
摘要:随着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不断推进,森林林分结构信息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也越来越重要,通过激光雷 达来快速获取单木信息数据,也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手段 。但由于单独使用激光雷达在探测森林时会出现盲区无法形成 完整的森林树木三维点云,为此本研究用使用无人机机载雷达与地基雷达融合进行调查,所探测的数据经处理后,即可获 得高精度的点云模型与单木信息表 。结果表明,池杉样地的单木定位识别精度为 94%,每木平均树高相差 0. 16m,平均胸 径相差 0. 23cm,树高、胸径R2分别为 0. 9881、0. 974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 2663 cm、0. 6136 m 。机载激光雷达与地基 激光雷达合并点云对于人工池杉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同时为林分信息快速提取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 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4, 4(4):39-46.
摘要: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街道的含绿量,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态功能 。本研究对曲靖市中 心城区街道森林现状以及建设潜力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存在问题及规律,为曲靖市森林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 于 Arcgis l0. 7和e Congnition Developer9. 0软件,结合实地调查,对沾益区主要街道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全 面分析 。龙华大道南段树冠覆盖率最高,达40. 22%;西平路树冠覆盖率最低,仅 6. 98% 。对 40条主要街道的森林结构进 行全面调查,共记录到植物 45种 22科 32属 。优势乔木中云南樟的重要值最高为 9. 88%,优势灌木中大叶女贞的重要值 最高为 l2. 49% 。 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优势乔木的优势性明显,其他乔木植物的频度对重要值的贡献基本均衡 。整体表现出 随着立木层次的升高,树木数量分布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多数树木冠幅偏小。
曹荣军 陈金良 田风雷 彭刚志 黄利民 高新章 彭洪林 王功芳 谭艳
2024, 4(4):47-53.
摘要:为了解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杜鹃群落特征,通过设置样方法,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 34科 52 属 65 种,其中乔木 14科 21属 29 种,草本15科 22属26 种,灌木7科7属7种,藤本2科2属3种。样地内四川杜鹃为优势种,共有 334株,其中四川杜鹃古树 75 株,四川杜鹃大小级结构完整,种群相对稳定。该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为四川杜鹃、灌木层优势种为箬竹、草本层优势种为山酢浆草。对该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丰富度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 Shanmon-wiener 指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2024, 4(4):54-60.
摘要:为了解彭场鹭鸟自然保护小区鸟类资源情况,本研究于 2022-2023 年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保护区内鸟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彭场鹭鸟自然保护小区观察发现鸟类113种,类属15个目43个科:在群落组成上,雀形目占优势,共有 63 种占 55.75%;区系分析表明,有古北种 55 种、东洋种 40种和跨界种 18 种。在居留类型方面,有留鸟 45 种、冬候鸟 33 种、夏候鸟 23 种和旅鸟 12 种;从栖息生境来看,农田及居民点鸟类种类最多,有62种占54.87%,其次为水域及森林;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9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 33 种,有被“B2W”名录列为接近受危的鸟类4种;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为荆门彭场林场鸟类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促进鸟类多样性保护工作地深入开展。
2024, 4(4):61-65(转第88).
摘要:箬竹作为一种重要的竹类植物,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综述了箬竹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繁殖与栽培技术、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发展现状等研究进展。阐明箬竹在食品加工、化学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在食品包装、天然香料提取和多糖饮料生产等方面。然而,当前箬竹产业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野生箬竹林的衰退、资源利用率低、基地建设滞后等。对此,本文提出了箬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箬竹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4, 4(4):66-71.
摘要:通过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已实施过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区域的治理成效和需进行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的重点区域现状,针对目前林地巩固提升和裸露沙地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现状地类和现状树种等因素,提出可行的治理模型和技术要点,为该区域沙地治理巩固提升提供了示范模式和技术支撑。
2024, 4(4):72-76.
摘要:为摸清红安县古树名木资源数量、分布情况及生长现状,对红安县全境古树名木开展调査,统计分析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红安县古树名木种类共有 23 科 34 属 39 种共1548 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 53 株,二级古树名木163 株,三级古树名木1332株。七里坪镇现存古树名木最多,有463 株,其次为华家河镇,有 178 株。同时也对古树名木在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红安县古树名木保护和宣传提供基础资料。
2024, 4(4):77-80(转84).
摘要:针对太子山林区森林资源现状以及森林防火现实需求,从林火预防、扑救、处置角度,提出了火险等级区划体系、空天地人一体化林火监控体系、林火预测预报体系,应急方案及灾后评价体系等建设内容,构建了太子山林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系统,并应用到太子山林区森林防火实践中。旨在通过全面性、系统性研究国有林区林火综合防控体系,提高国有林区林火综合防控能力,减少国有林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找出适合湖北省国有林区森林防火综合防控的最优体系,为湖北省乃至南方同类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起到示范作用。
2024, 4(4):81-84.
摘要:为了加强利川市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防止野生动物资源的非法捕杀和滥用,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维持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自然分布。以利川市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为切入点,概述其管理成效,探讨了利川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过程中能力建设不足、宣传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制度完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024, 4(4):85-88.
摘要: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食药和文化等资源,与医学、养生等有机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通过从英山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编制康养产业规划、融入特色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宣传力度、强化保障措施等对策建议,旨在促进英山县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 4(4):89-92.
摘要:泡桐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非常适合开展农林复合经营,对解决当前资源枯竭、用地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湖北低山丘陵区5种常见的泡桐复合经营模式,并对这5种复合经营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湖北低山丘陵区开展农林复合经营提供参考。
2024, 4(4):93-95.
摘要:核桃是一种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经济林树种,在竹溪县源茂林场栽植十分广泛,其中以清香核桃为主要栽植品种。本文结合核桃在该林场悠久栽培种植历史,从核桃的播种育苗、嫁接苗培育和栽培管护等方面阐述了核桃繁殖培育、栽培管理技术,用于指导当地核桃产业种植有一定借鉴参考作用。
2024, 4(4):96-98(转102).
摘要:京山市在2017年秋季普查中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2018年开始进行综合防控,但目前还未从根本上遏制其扩散蔓延。通过调查京山市松材线虫病发生和防控基本情况,剖析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落实防控机制、推进科学治理、加强执法监管、保障资金投入、创新方式方法等五方面改进防控对策,以期为京山市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实现逐年压缩疫点数量、显著减少疫情发生面积及感病死树数量、最终打赢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的目标。
鲁晓雄 王作明 周必成 管兰华 薛伶俐 易尚源 王黎明 杨寒 赵佳
2024, 4(4):99-102.
摘要:野生早樱是大叶早樱的变种,观赏性强,抗逆性突出,有较强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从种子采集与储藏、芽苗培育、苗木培育、苗木出圃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建立了完整的野生早樱播种育苗技术体系,以规范野生早樱的实生繁殖方法,促进该树种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