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
摘要:摘要: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有重要影响。人工更新群落中乔木檫木(Sassafras tsumu)虽有最高的生态位,为1.748,但已受林下常绿灌木的挤压,将会变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檫木生态位为1.671,因受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等树种挤压居第三位,群落已向良性方向演替。天然更新群落中乔木层落叶树种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最高,为1.667,常绿树种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的生态位已从人工更新群落中的0.601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的1.081上升到1.584,群落中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均较大,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结构趋于合理。落叶阔叶树种檫木、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分别为0.387和0.292,而常绿阔叶树种青冈则相反,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537。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中树种生态位宽度及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差异源于人为干扰过程中对非目的树种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程度以及树种间对资源竞争的结果。通过树种间生态位调控可以优化群落结构。
2017(4).
摘要:摘要:在对湖北省远安县苦槠天然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拟为森林培育、造林树种选择及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苦槠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苦槠处于主要竞争地位,树种优势明显;乔、灌、草(藤)层次分明,现有苦槠群落处于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过渡阶段,并有向优势种继续发展的趋势;群落稳定性较强,更新良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2017(4).
摘要:摘要:为了解桐药间作(油桐+玉竹、油桐+黄精、油桐+桔梗、油桐+麦冬、油桐+石蒜)对土壤化学特征影响,采取了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 pH 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各套种药材对土壤化学特征有显著影响,而套种药材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套种黄精和桔梗会使土壤氮、磷含量显著增加,最高达62.83%和111.80%;套种麦冬和石蒜会使土壤氮、磷、钾含量都显著降低;套种桔梗、黄精和玉竹会使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148.37%;土壤 pH 值均略有提高。
2017(4).
摘要:摘要:为筛选适应湖北及相似环境条件生长的枫香优良家系,以132个枫香半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以7年生的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枫香半同胞家系间差异较大,材积、胸径、树高、冠幅、分枝角度受中度的遗传控制。表明枫香半同胞家系可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通过筛选得到43个生长表现较好的优良家系。
2017(4).
摘要:摘要:为了培养娜塔栎富根壮苗,提高娜塔栎移载造林成活率,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娜塔栎1年生苗出现测苗为观测对象,每个试验处理观测30株/重复,3次重复,共90株苗。观测调查指标包括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 娜塔栎容器育苗基质最佳配方为泥炭土∶黄心土∶钙镁磷肥=60∶35∶5。娜塔栎大田育苗不同浓度GGR6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后,其苗木根长大于5cmⅠ级侧根数、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均有明显差异,宜采用100mg/L GGR6喷施叶面,相比对照,娜塔栎苗木根长大于5cmⅠ级侧根数增加60%以上, 苗高生长增加20%以上,地径生长增加15%以上。
2017(4).
摘要:摘要:以3a生铁冬青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培养基对铁冬青芽诱导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铁冬青采用MS+6-BA1 ml/L+IAA 0.2 ml/L诱导,增殖培养基采用1/2MS+6-BA1.5 ml/L+IAA0.5 ml/L,增殖系数为3.3。
2017(4).
摘要:摘要: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是柽柳科水柏枝属中一种重要的保护植物。本次对宜昌、宜都、枝江三处江心洲上的疏花水柏枝群落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疏花水柏枝的分布、生长和伴生物种等情况,并提出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利用样方法记录疏花水柏枝地理信息、个体数量和生长状况等,同时利用样方信息计算疏花水柏枝的出现度,估算植株数量,以便于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通过调查发现三峡大坝的蓄水和排水功能使得大坝下游形成了新的消落带,形成了适宜疏花水柏枝生长的半水淹环境,而环境改变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均影响疏花水柏枝的生长。目前应建立疏花水柏枝自然保护区,以减少人为干扰。同时,通过迁地保护、人工与繁殖迅速扩大种群数量。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为以后疏花水柏枝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这对于保证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都有着重大意义。
2017(4).
摘要:摘要:为准确评价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选取了了建设项目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等因子进行影响评价。评价结果为:拟建的水电站工程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同时针对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7(4).
摘要:摘要:为摸清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扩散规律。查阅了华山松大小蠹侵害的本底资料,分析了华山松大小蠹的发生趋势,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和海拔、年均高、低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神农架林林区中西部,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危险性高,海拔1822m以上区域华山松大小蠹发生严重,海拔高度和疫情受害面积呈现正相关,拟合方程为Y=657.57143+374.11905X-30.2381X2,相关系数R2为0.92704,但不显著;年均高、低温和华山松大小蠹危害面积表现出相同的线性关系,年均低温在7~9℃,年均高温在16~20℃呈现正相关,多项式拟合方程Y=4.65618E9-4.62645E6X+1149.226 85X2,相关系数为0.87189。
2017(4).
摘要: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华山松大小蠹的风险分析,得出风险评估值R=2.36,属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列为湖北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2017(4).
摘要:摘要:为选择适应宜昌市丘陵岗地栽培的观赏牡丹品种,探索合适的栽培措施,从山东菏泽引进了42个观赏牡丹品种。采取搭棚和根部覆膜两种不同栽培措施,以无覆盖露天栽培措施作为对照,在7、8、9月分别调查牡丹叶部感病程度,并对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抗病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岛锦”等18个牡丹品种抗病性良好;采取搭棚栽培措施能显著降低牡丹叶部感病程度;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牡丹叶部病害由轻到重不断发展。
2017(4).
摘要:摘要:开展森林经营是提高中国森林质量的根本举措。阐述了森林经营的定义、意义、基本原则、分类和森林作业法,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基本理论和森林抚育的主要措施。
2017(4).
摘要:摘要:湖北省丹江口市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上游,自然资源丰富,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珍稀濒危国家保护植物14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Ⅱ级保护动物53种。为了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丹江口市持续加大管理力度,从加强宣传、保护名木古树、保护湿地资源及水禽资源入手,营造出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氛围。但由于湿地资源受损、保护区力量不足、科技水平不够等原因, 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从丹江口市资源状况入手,分析了丹江口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依法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投入、提升科技水平等对策。
2017(4).
摘要:摘要:实施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是实现依法治林、提高执法效率,建立廉洁、高效、务实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总结宣恩县林业综合执法改革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林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建议。
2017(4).
摘要:摘要:襄阳市谷城县在推进林地资源集约和高效利用方面,通过改造低产低效林建设以油茶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基地2万hm2,促进林地高效利用;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推广林地立体开发产业模式,积极发展以林下种植野菜、食用菌和林下养殖土鸡、土猪为主的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产出率;发展生物质热电,促进林电一体化,推进废弃林产品的循环利用;促进林、果、牲畜、茶、加工、能源、旅游一体化发展,建设林业一、二、三产业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017(4).
摘要:摘要:随着鄂西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鄂西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好较快的进步,在GDP步步攀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该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笔者提出鄂西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应遵循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从落实目标责任制、治理水体污染、防范空气污染、保护优良土壤和处置生活垃圾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推动鄂西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7(4).
摘要:摘要:“五个一批”工程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一年多来,林业部门挖掘林业扶贫潜力,探索林业精准脱贫路径,统筹扶贫与生态保护“共赢”。其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具体措施。建始县按照国家、省、州林业局的要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了林业力量。
2017(4).
摘要:摘要:大巴山脉地处北半球亚热带的核心区域,该区生物区系起源古老、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保存有较多珍稀濒危、特有及古老生物类群,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为更好的保持本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文对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旨在为更好的保护大巴山区生物多样性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并在护林联防原有宗旨基础上,赋予“川陕鄂渝巴山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更具时代意义的内涵,将“护林防火”提升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该组织更名为“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
2017(4).
摘要:摘要:漾濞核桃,驰名中外。漾濞是“中国核桃和世界核桃的起源地”,是国务院唯一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已经成为了漾濞人民致富的重大经济支柱,近几年来,核桃市场报价极不稳定,忽高忽低,种植农户有点担心核桃前景,笔者从市场形势和种植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进一步明确未来如何在保证农民收益目标下,种植品质好的核桃。
2017(4).
摘要:摘要:在湖北地区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的背景下,通过介绍绿色发展理念和人文景观相关概念,分析绿色理念与人文景观建设的关系,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有关原则,旨在加深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人文景观维护和利用的理解和认识,以期提升景观建设中的绿色功能。
2017(4).
摘要:摘要:秭归县利用无人机完成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通过对秭归县石漠化现状、危害与治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不同程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提出一些治理思路与对策。
2017(4).
摘要:摘要:以楸树不同无性系根段为材料,沙藏过冬后截段消毒进行扦插,研究楸树根段扦插出苗情况,比较不同无性系根段扦插苗生长差异。结果发现:楸树根段扦插整体出苗率高,不同无性系出苗率在77%~95%,扦插30d后根段凸起大量白点,根段两头均有大量透明愈伤,45d后开始出现萌芽,60d后皮层及根下部愈伤产生大量根系。不同无性系盆栽扦插苗一年生苗高在61~81 cm之间,地径在9.29~12.12 mm之间,不同系号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来说,根段扦插出苗率高,简单易操作,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不同系号间出苗率及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极大的选育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