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
摘要:摘要:毛竹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立地条件会对毛竹生长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样地的观测,筛选出毛竹胸径生长量相关数据,根据第一类毛竹一元重量表换算成鲜重生长量。在立竹度、海拔高度、郁闭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重点分析坡度以及土层厚度对毛竹生长量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土层厚度对毛竹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毛竹生长量影响不大。
2012(1).
摘要:摘要:采用5种等位酶对长阳栓皮栎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共检测到7个基因位点,15个等位基因,其中5个位点为多态位点;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71.4%,平均等位基因数A=3.2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1.609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56 3,观测杂合度HO=0.362 5。长阳栓皮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2012(1).
摘要:摘要:笔者对所引进的品种按定向培育目的和林网化建设选育方向分别对苗期、生长增量、期间生长进行了随机区组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对比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苗期差异均显著,造林后2003~2006年树高增量差异不显著,胸径增量差异显著,期间5年后树高和胸径差异均显著,结合对比法进一步分析表明,鲁山杨、中林2025两品种表现最好,同时,以近地侧枝张角和虫害率为参考指标,对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了评价,优选出宜林网化品种为中林美荷、林常绿、欧美108,宜定向培育平川造林品种为中林2025,而鲁山杨适宜区域较广。
2012(1).
摘要:摘要:为解决连香树种子育苗难题,笔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适当加以人工诱导,利用不同温度(室温25~40 ℃)并且在室温下采用不同时间(2,4,6,8 h)、不同浓度赤霉素(0.5,1.0,1.5,2.0 mg/L),处理连香树种子从而得到在不同条件下连香树种子的发芽率。试验表明:连香树种子在25 ℃条件下发芽率最好,而且生长较快能够迅速展开子叶,高温对连香树种子发芽不利。高赤霉素浓度及长时间处理对连香树种子发芽时间和发芽率都有促进作用。
2012(1).
摘要:摘要:采用高压硝化罐法硝化样品,用ICP-OES测定了日本落叶松中Ca、Mg、K、P、Fe、Mn、B、Zn 8种矿质元素含量, 同时用半微量法测定了S等42种元素,结果表明:①日本落叶松中B>K>P>Ca>Mg>Zn>Fe>Mn。②半微量法测定的42种元素中证明了元素Se的存在,没有测定到Ho、Pt、Tm。
2012(1).
摘要:摘要:通过对引进的5个滇楸家系进行了苗期对比试验,并对1 a生苗木生长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滇楸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地径生长速生期均为8~10月,生长最高峰均在10月;叶长、叶柄长、叶绿素方差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改毛5号在5个滇楸家系中总体表现最好。本研究为滇楸家系的苗期选择及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2012(1).
摘要:摘要:通过对引进的48个莲属品种、15个睡莲属品种主要性状的调查分析,综合比较各品种生长的情况和特性,为宜昌地区水生植物的引种栽培、生产与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引进的63个水生植物品种,除露珠粉、嵊县粉莲、朱衣使者死亡外,其余60个品种均能正常生长,红芍药莲、大洒锦等13个品种表现出较好的观赏价值,可开展进一步的观察试验和开发利用。
2012(1).
摘要:摘要:古树年龄是判别古树等级的重要依据,不同鉴定方法都要求一定的应用条件。笔者在外业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古树年龄的5种鉴定方法,并对各种鉴定方法的适用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各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为湖北省古树保护等级划分及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012(1).
摘要:摘要:通过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芯对马尾松毛虫引诱研究,结果表明:诱芯的有效诱距为300 m;从低剂量(50 μg/枚)到高剂量(5000 μg/枚)性信息素剂量与诱捕量未表现对数正相关的关系;诱芯在使用40~47 d内其有效成份的残量无显著差异;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芯不会对寄生蝇天敌活动产生破坏性干扰。
2012(1).
摘要:摘要:为寻找马尾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1种有效方法,笔者对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进行了4种浓度、4种用药后时间的方法进行对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3 000 g/hm2对马尾松毛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达90.33%,药后15 d防效达96.00%。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防治马尾松毛虫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是马尾松毛虫1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2012(1).
摘要:摘要:钉螺是流行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能有效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关于灭螺技术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方向。笔者综述了钉螺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进一步对生物生态灭螺技术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建议。
2012(1).
摘要:摘要:白僵菌是1类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早在1956年湖北省就开始试用白僵菌防治林业害虫。笔者对湖北省几十年来在白僵菌的基础生物学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2012(1).
摘要:摘要:笔者对鄂东丘陵山地林药复合种植的4个主要模式(板栗-桔梗、白术,湿地松-夏枯草,油茶-瓜蒌,意杨-益母草、百合)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模式中林下药材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探讨,对有效提高鄂东丘陵山地的林地产出效益,促进该地区林药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2(1).
摘要:摘要:马尾松作为湖北省主要用材树种在资源供给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马尾松人工林连续经营给造林地生态环境以及林木生产本身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近自然经营理念是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充分发挥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在发挥马尾松人工林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偏废其生态功能,从而达到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
2012(1).
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旅游消费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少部分群体向大众普及,城市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加速。笔者对休闲观光果园的涵义、功能和类型及武汉休闲旅游农业现状、休闲观光果园选址原则、品种配置和营销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2012(1).
摘要:摘要:核桃在湖北省宜昌市栽培历史悠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油料果树。笔者就宜昌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谈了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2012(1).
摘要:摘要:笔者通过比较美国山核桃生态位宽与湖北省新生境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得出了湖北省基本适宜美国山核桃生长且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同时建议湖北省引种美国山核桃首先考虑恩施、宜昌地区,其次考虑武汉、荆州地区。引种过程中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建园,同时要充分考虑微气候因素。
2012(1).
摘要:摘要:笔者综述了湖北省森林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质量监测制度建设和安全体系建设等,为湖北省森林食品生产加工和监管等工作的开展和提高提供参考。
2012(1).
摘要:摘要:通过设计案例的分析,探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处理和打造园林文化的国际性问题,为开放性城市景观或大型合资企业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2012(1).
摘要:摘要:从林业科研档案的特点出发,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林业科研档案的收集方法、归档制度与相应的保障措施,并提出一些见解,供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