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
摘要:摘 要:根据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 0a生态效益的监测数据,利用地上活立木蓄积量转换生物量的方法,然后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初步估测了湖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域林地年均固碳总量为3.593×106t,年均释氧总量为9.621×106t,固碳价值量为年均43.114亿元,释氧价值量年均36.317亿元,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固碳释氧方面的效益,为天然林保护工程效益监测、生物固碳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2011(4).
摘要:摘要:为了定量评价马尾松林的综合水文功能,对鄂西山地区内的马尾松林林冠截留、枯落物截留和林地土壤蓄流等关键水文效应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为19.14%,树干茎流率为0.48%;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林内透雨、树干茎流分别与降雨量呈线性关系;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224.23%,土壤贮水力为291.63 t/hm2。研究区内马尾松林的水文功能尚需通过有效途径加以提升。
2011(4).
摘要:摘要:笔者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内太阳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的观测与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马尾松叶面积随垂直向下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②在相同时刻,3种密度的马尾松冠层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ctive Radiation ,PAR)透光率Tr(0~1.5m)>Tr(1.5~3.0m)>Tr(3.0~4.5m);③在3种密度中,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率都表现出Tr 密度Z(1.5m×2.0m) >Tr 密度X(1.0m×1.5m) >Tr 密度Y(1.5m×1.5m),说明密度Y(1.5m×1.5m)对光的吸收效果较好;④对比3种密度,密度Y(1.5m×1.5m)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较适宜密度。
2011(4).
摘要:摘 要:航天遥感技术在林业调查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树种的判读。笔者选择金沙江流域分布比较广泛的罗望子(又名酸角)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结合立体判读,分析其特征,建立不同生境下的解译标志,对于罗望子在不同生境下的航片影像进行解译,为金沙江地区航摄像片的树种判读提供经验。
2011(4).
摘要:摘要:在壮龄油茶生长期间,不同复合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壮龄油茶春梢生长,提高鲜果产量;且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促进效果增大。综合考虑其增产幅度及肥料成本等因素,冬季和夏季各施用复合肥0.5kg/株较为适宜。不同复合肥用量对油茶鲜出籽率和干籽出油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武汉市新洲区,推荐大、中、微量元素的适宜配方为:N 100kg/hm2,P2O5 115kg/hm2,K2O 115kg/hm2,硫酸锌15 kg/hm2,硼砂7.5kg/hm2。施肥时期与技术对肥效有显著影响,其中冬季和夏季两次各施用一半肥料(以双半圆沟施)对油茶鲜果增产的促进作用较强。
2011(4).
摘要:摘要:以良种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计7种不同的轻基质配方探讨基质选择对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的成活率、抽梢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中油茶各项生长指标显著不同。①号基质(泥炭50%﹢珍珠岩40%﹢10%谷壳)和⑤号基质(泥炭50%﹢珍珠岩30%﹢20%谷壳)中油茶轻基质网袋容器苗的成活率超过94%、抽梢率达到90%,在株高和地径生长上也表现出明显优势,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2011(4).
摘要:摘 要:笔者以“更早生天鹅绒”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武汉地区5种不同栽培基质中盆栽一品红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盆花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泥炭∶珍珠岩=1∶1是武汉地区较适宜一品红生长发育的栽培基质,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一品红的盆花品质,可以在武汉地区规模化生产中推广使用。
2011(4).
摘要:摘要:笔者通过对台湾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生产和短周期栽培生产的研究,探索出适宜台湾金线莲产业化生产的技术要点,主要有:最适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 mg.L-1+KT0.3 mg.L-1+NAA0.3 mg.L-1+蔗糖30g.L-1+卡拉胶8g.L-1;最适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 mg.L-1+KT0.5 mg.L-1+NAA0.3 mg.L-1 +蔗糖30g.L-1+卡拉胶8g.L-1;最适壮苗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IBA0.5 mg.L-1+NAA0.3 mg.L-1 +蔗糖20g.L-1+卡拉胶8g.L-1;PH值均为5.8。最适移植基质为珍珠岩50%+泥炭土30%+河沙20%,同时做好水、肥、气、热等要素的管理,达到台湾金线莲的产业化生产。
2011(4).
摘要:摘 要: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很多,但是主要存在产率低、耗时长等不足。本文探讨改进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一些途径和方法,采用了5种方法:水提法、醇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索氏抽提法和微波法。我们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微波法提取咖啡因产率较高、耗时较短,具有实用性。
2011(4).
摘要:摘 要:乌桕是一种难得油料作物,在乌桕籽粒上可同时提取两种油脂—皮油和梓油。乌桕籽通过脱蜡后剩下黑色籽粒,通过剥壳,将仁、壳分离,桕仁是制取梓油的重要原料。乌桕剥壳机主要由机架、料斗、进料量调节器、辊调节机构、电动机、传动机构、风机及双辊等组成。通过对乌桕籽进入双辊工作区的条件,脱壳过程的分析,根据乌桕籽的粒度实现双辊间距的可调节,乌桕籽依靠重力进入剥壳工作区域,对辊进行碾搓剥壳后,利用风机风选将壳、仁分离。笔者提出的乌桕籽剥壳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参数,可以满足生产实际及后续加工的要求。
2011(4).
摘要:摘要:真菌角质酶是一种诱导酶,能够破坏寄主表皮角质,削弱寄主抗病性。近年来,国内外已对真菌角质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真菌角质酶来源、结构和特性,分子水平研究及致病过程中作用等方面较为系统阐述了角质酶的研究成果。
2011(4).
摘要:摘要: 间种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光能利用率和林地经济效益,而且间种物伸展的枝叶或藤蔓自然覆盖裸露地面,降低了土壤温度,缓和了暴风雨对土壤的直接侵蚀,减少了水、土、肥的流失;收获后,其剩余部分还可以回归林地,对增加林地的养分含量,改善林地的土壤结构等方面都有良好效果。笔者综述了间种对林地土壤水、肥、气、热等肥力因子及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探索间种对果林的影响提供参考和依据。
2011(4).
摘要:摘要: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建设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林业发展之本。作为三峡库坝区的夷陵,保护三峡生态资源,构建三峡生态屏障,林地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文章从夷陵区林地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保护林地的建议。
2011(4).
摘要:摘要:笔者回顾了湖北省核桃种植业发展历程,总结了全省核桃种植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全省核桃种植业发展建议,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1(4).
摘要:摘要:对凤凰山森林公园植物的种类、多度、景观效果及病虫害等调查结果显示:公园现有木本植物133种、草本植物36种、竹类3种;山上白蚂蚁大面积发生。目前各种树种生长良好,但整个公园都是以樟树为主,缺少季相色彩变化。提出公园应该根据地形、地貌、土层厚度、功能分区进行植物造景,对水生植物园及积水地、树木园、活动场所、山崖坎边、公园主干道相结合的绿化方案进行了探讨。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加大乡土树种、珍稀植物及观赏性植物的应用比例,对影响主要树种生长及林下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霸王树”、杂灌、葛藤、病虫害严重及枯死的植株进行伐除,扩大游人在林下的游栖地。
2011(4).
摘要:摘要:笔者对建始县境内的集体林场进行了专项调查,对集体林场在林业科技推广、改善生态环境、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尤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进一步指导集体林场的发展。
2011(4).
摘要:摘要:笔者分析了神农架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议,供同仁参考。
2011(4).
摘要:摘 要:为摸清通山县“十一五”时期林业工作站改革取得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全县12个林业工作站改革的有关情况,进行了1次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肤浅的对策与建议,与同行们商榷。
2011(4).
摘要:摘要:当前,我国林业已进入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借鉴和运用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林业发展的方向。江夏区委、区政府积极扶持苗木花卉产业,创建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化苗木花卉种植,苗木花卉产业渐成大气。本文分析了江夏苗木花卉产业园建设现状,指出了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江夏苗木花卉产业战略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