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4).
摘要:本试验采用剖面须根法研究了深翻对十年生杉木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一年结果表明:深翻能促进须根强度增高、分布加深和均匀;须根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1993(4).
摘要:武穴市梅川镇李兴泗村位于本市西北端横岗山脚下,柳界公路贯穿其中,交通颇为方便,该村山地属砂子土丘陵岗地,砂砾重,土层浅,肥力差,第一代杉木林成材少,效益低,为开发该村山地资源,1985年起,恢复了村办林场。1988年春开始营造第二代速生丰产杉木林试验工作,迄今为止,已高标准完成工程造林(杉木)800亩。
1993(4).
摘要:立地指数表是根据不同立地条件的标准地或解析木材料,找出林分平均年龄与优势木平均高的相关规律,配合各立地等级的相关曲线,而以标准年龄优势木树高的绝对值作为等级指数,以指数的大小来评定各立地质量好坏的测树数表。
1993(4).
摘要:本文以国营铁厂荒林场设置的标准地及优势木树干解析资料,运用胡希法编制出该场的巴山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评定巴山松林地质量等级,预测林分的生长效果及潜力,并为今后编制巴山松人工林通用地位指数表提供参考。
1993(4).
摘要:作者根据188块标准地和49株优势解析木材料,编制了“崇阳县杉木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同时,以114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建立了优势木树高与平均木树高及年龄的回归关系式,使有林地的立地质量评定更为直观和显明。经检验,编表精度高,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经营中。
1993(4).
摘要:作者对国外松枯梢病的周年发生动态,侵染循环及林间病原菌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对病原菌的传播方式等问题开展了人工模拟试验。根据研究结果,药剂防治应抓紧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之前进行,6月份由于高温多雨,新梢木质化尚未完善,应于6月上旬前进行第二次防治。
1993(4).
摘要: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居洞庭湖以北,其地理座标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31'-116°10'。全省总面积2. 78亿亩,其中林业用地1. 21亿亩,占43. 6%。森林总面积7158. 7万亩,森林复被率为25. 75%,总蓄积量12651. 6万 M~3,属少林缺材省份。森林火灾一直是危害我省森林资源的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54-1990年有时间记载的林火发生次数为1844次,过火面积90. 5万亩,毁林23. 7万亩,烧毁林木1588. 7万株,损失率达森林总面
1993(4).
摘要:我们在广泛收集林火资料的基础上,对我省林火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确定我省森林防火期和防火戒严期提供科学依据,为护林防火工作服务。
1993(4).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湖北省野生木本纤维植物资源(含极少数栽培种)共223种(含变种),其中具较高利用价值或有发展前途的有183种。本文对其生活型、成分的质量、用途和自然生态分布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探讨了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木本纤维植物资源的途径和对策。
1993(4).
摘要:林木容器育苗是当代世界林业的一项新技术,与大田育苗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目前在生产中已广泛应用。我省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广林木容器育苗,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生产中应用,为基地造林、长防林营造和荒山绿化提供了大量合格苗木,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对我省山区县(市)进行大规模造林提供了技术保证,它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加快十年绿化湖北的速度。
1993(4).
摘要:我省年需松香8000吨左右,涉及到19个行业,近15亿元的产值,影响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松香产品国外市场越来越好,因此,大力发展松香工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一、我市发展松香工业的可行性我市地处鄂西山区,“七山一水,两分田”,人平1. 5亩田,4. 9亩山,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松类资源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大的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84. 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59. 1%,有林地面积1211. 6万亩中,松类面积537. 2万亩,占44. 3%,马尾
1993(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省林工企业积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在省贮木场的福汉木业有限公司、咸宁地区的咸通席业有限公司、宜昌地区的星际石材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后,我省又有一批企业正与外商洽谈签约,监利县林工商公司与香港大福木业有限
1993(4):1-6.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板扦插繁殖技术,插穗生根特性,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细胞组织学基础和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板栗嫩枝扦插,经HL-43生根剂(自制)处理,在全光照喷雾条件下,生根率可达80%以上;插条生根率与母树年龄、枝条木质化程度呈负相关;扦插时间以5月中旬~7下下旬最适宜,8月后生根率下降;插条部位以中部条生根率最高,基部条次之,梢部条最差;不定根主要发生于韧皮部和维管形成
1993(4):11-17.
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湖北大洪山植被 的环境因素,区系特征及植被的基本类型。根据植被现状,按《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划分为3个植波型组、10个植波型和43个群系,并对每一群系及某些重要群丛给予了分析和评价。此外,还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本区植被开发利用的途径。
1993(4):18-26.
摘要:赤松引种源选择试验研究10年结果表明,引种源间各性状遗传差异极为显著。班克松、法国和南斯拉夫种源生长快,美国白松、欧洲云杉、芬兰和中国种源生长慢,最适宜鄂西山区发展的是班克松,法国79(40)、Keifer8518,南斯拉夫^(3),可获得遗传增 益27.6%-40.2%。这是本试验研究的实用成果。
1993(4):27-28.
摘要:经观测,三年幼林平均株高4.86m,地径11.31cm,年平均高生长135cm,尚属我县40余年来杉木营新记录,起到了示范作用。
1993(4):32-36.
摘要:对杨树采穗圃建设的技术路线、圃址选择、材料收集、建圃技术、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杨树采穗圃具有一次建成、连年采用的效果,材料丰富、成本低、产条量高、质量好、品质纯正、管理方便、见效快的良种繁育技术,并把采穗圃建设与壮苗培育结合起来,成为为大规模截根造林提供良种壮苗和重要途径。
1993(4):37-39.
摘要:该病在多地苗辅造林地发生多年,损失很大,主要症状为:梢萎、枯梢、多头、丛枝、枯死、叶片变黄、形状变异等,并且整个生长季节不断分枝。1991年在陈场林场苗圃采取田间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病是缺乏硼元素造成的,钙、铜过量可以诱发硼的不足,钾可以缓解硼的不足。
1993(4):40-42,26.
摘要:对1年生杉木扦插苗根、茎、叶中8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8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杉木扦插苗的不同部位差异极显著,不同部位比较N、P、Mn、Zn含量以叶中最高,而K、Ca,Mg,Cu以根中最高,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无性系间各营养元素含量及部位与无性交互作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N、Mg含量与苗高、地径呈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