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4).
摘要:湖北省林学会于1986年9月25—27日在武昌召开了第三届林木良种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林木种子公司、省林校、省林科所、华中农业大学以及咸宁、黄冈、荆州、宜昌地区和鄂西自治州等单位的代表共25人,
1986(4).
摘要:1986年11月5日—8日,湖北省林业厅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工作暨林业科技进步奖受奖大会。付省长韩南鹏和原林业部付部长杨延生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州林业局、厅直机关各处室和厅直单位的负责人以及获奖项目的代表。省委农工部、省科委、省科协及新闻单位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共一百余人。
1986(4).
摘要:杉木是我省主要用材林树种,它有多种栽培类型,常见的是黄枝杉,但在罗田县大崎区毛田村一带,有一种群众习称为“河杉”的杉木类型,它的干形通直,材质优良,树冠窄小,侧枝纤细而下垂,是我省特有的值得推广栽培的一个优良类型。为此,
1986(4).
摘要:优树表型选择后,为了进一步测定被选优树遗传品质的优劣和遗传增益的多少,按常规的方法需进行子代测定,这项工作一般需要林木1/2轮伐期的时间,才能对其优良性状进行比较可靠的鉴定。近几年来,有人根据分析同功酶酶谱可以对不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进行识别的原理,试图找出一种生化上快速测定的方法,使成果能够早日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1986(4).
摘要: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亚热带山地组成天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树体高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性,是阔叶树种中主要用材树种。由于林业生产进入到以针叶树为主,忽视了阔叶树种的发展,这些树种是优良的基因型,将有灭绝的危险。为了遵循森林群落多树种结构的自然规律和森林多效益的特点,保护和发展优良的阔叶树种,挖掘阔叶树种优良基因型是现代林业发
1986(4).
摘要:根据“六五”森林资源二类清查,大冶县裸露岩石面积为19.5万亩,占全县总山场74万亩的26.2%,占未绿化面积31万亩的61.9%,因此,如何评价和利用石山是有关林业生产向纵深发展,提高森林复盖率和加速绿化大冶县的一个重要议题。
1986(4).
摘要:林下间作是利用土地生产潜力,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县随着以意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在意杨郁闭前,大面积地实行了林下间作。垸内主要间作黄麻、芝麻、蚕豆、小麦、棉花等农作物,垸外主要间作芦苇等。下面就意杨郁闭前林下间作效益作了一些调查和粗略的分析。
1986(4).
摘要:一、射种概况火炬松、湿地松简称国外松。这两种松原产于美国的东南部,在我国栽培已有40多年的历史。1974年开始在我市的八个试验点上试种。试种面积437亩。其中湿地松180亩,火炬松257亩。为了摸索它的生长规律,1981年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八个引种点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是在沙质土或在红黄粘壤土上,火炬松、湿地松都具有适
1986(4).
摘要:一、基本情况我县栽培板栗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全县现有板栗树约200万株,其中已结果的147万株,常年产量约600万斤,是本县的拳头商品之一。长期以来,板栗生产由于管理粗放,单产很低,平均单株产量2—3斤。这种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板栗日益增
1986(4).
摘要:柳毒娥(L.Salicis Linnaeus)又名雪毒蛾,在我省潜江、洪湖等地普遍发生。近年来洪湖的新滩、燕戈、新堤镇等地的杨树林发生更为严重,受害面积1823亩,杨树受害后,影响生长。杨树受害虫口密度见表1。
1986(4).
摘要:马尾松毛虫的生存是依据一定的生态环境,环境条件如气候(降雨)食物、天敌、人为等因子的变化,控制着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发展。本文仅就大悟县历年降雨的变动与马尾松毛虫消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986(4).
摘要: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cdy ta(Graeser)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意杨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一九八四年在我县大旺洲意杨速生丰产林内大发生,在为害严重的250多亩中,有150亩林木整株叶子被吃光,据当年九月中旬调查,虫口密度为3614头/株。一九八五年,全县虽进行了多次药防和人工捕捉,但仍有数百亩意杨遭受为害。被害严重的林木翌年发叶,叶小质薄,色淡黄,高生长明显下降。我们于1984—1986年,专门对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86(4).
摘要:我省属南方集体林区省份之一。全省国有林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1%。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余大都分布在153个国营林场中。这些林场主要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建立的。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一、二个,个别县多达五个。一般的场,面积在3万亩,最大者有24.3万亩。据1985年统计,153个场经营面积共为447.3万亩。它们虽占全省林业用地的3.7%,但在林业生
1986(4).
摘要:营造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我国当前生态失调、用材缺乏的重要措施之一。林业现代化要求我们缩短时间,加快速度,着眼于空间的深广度,使林业发展适应于四化建设。为此,根据林业部在“七五”期间发展速生丰产林的计划安排,省林业厅与咸宁地区林业局、崇阳县林业局研究决定,并经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与县林业局协同踏勘落实,拟于
1986(4).
摘要:襄阳县位于汉江中游,地处南阳盆地南缘,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黑杨派某些无性系原产地相似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汉江、唐白河两岸的滩洲地,土层深厚肥沃,物理性状良好,pH值在7~8之间,适宜杨树的生长。自1979年,我县引进了Ⅰ—63、Ⅰ—69、Ⅰ—72、214和沙兰杨五个无性系,进行了繁殖、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观察,选出了适宜我县的Ⅰ—69、Ⅰ—72、Ⅰ
1986(4).
摘要:七十年代以来,我县马尾松纯林周而复始也遭到了松毛虫危害,严重影响着森林生长。1984—1985年在省林业厅、省农科院、省民航局、省林校、地区林业局等上级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具体指导下,应用省农科院植保所虫菌组研制成的新型生物菌剂——青虫菌六号液剂,采用飞机喷洒防治马尾松毛虫,防治面积17.8万亩,取得了90%以上的杀虫
1986(4).
摘要:如何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多、见效慢的矛盾,使林业在振兴农村经济,帮助群众治穷致富中发挥更大作用,武汉市新洲县林科所认真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立体林业研究的成功范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1986(4).
摘要:崇阳县现有人工林保存面积59.65万亩,其中人工杉木林37万亩。近三年,对六十年代以前营造的人工林开始实行小片皆伐。已皆伐700多亩。为摸索经济合理的迹地更新办法,从84年起,根据杉木具有萌芽能力的生物学特性,我们进行了杉木小片块状皆伐萌芽更新试验。现初步报导如下: